山西省晋商文化博物馆
山西省晋商文化博物馆
山西省晋商文化博物馆
山西省晋商文化博物馆
山西省晋商文化博物馆
山西省晋商文化博物馆
山西省晋商文化博物馆
山西省晋商文化博物馆
山西省晋商文化博物馆

 

崛起之《恰克图贸易》

 

接下来,进入《崛起》第六部分“恰克图贸易”。

随着政府对蒙古政策的松动,一批又一批的山西人怀着发财的梦想,走出东西口,到蒙古或更远的地方经商,造就了历史上的“旅蒙商”“旅。茶商就是其中的一支劲旅。

雍正五年1727),中俄签定了《恰克图条约》,恰克图成为中俄贸易的唯一陆路口岸。从此,晋商纷纷挺进恰克图,经对俄茶叶贸易,由此开辟了南起武夷山北达彼得堡的万里茶路,成为继丝绸之路后,中国通往欧洲的第二条商贸大通道。

恰克图市场开辟后,中俄各自在恰克图建木城,俄方称“恰克图”,中方称“买卖城”,两城毗连,中间以木栅栏相隔。从此,晋商占据了恰克图半壁江山,生意做得风生水起,逐步垄断对俄贸易

左侧上下两个图分别为中俄边境恰克图买卖城和买卖城皮货仓库。中间右侧为恰克图俯瞰图。 

“买卖城”建成后,随着贸易的繁荣,很快得到发展,到乾隆三十五年1770),住户达到200家,常住人口为400多人。

下边左第二幅图为商人驼运货物准备启程。中间一排右侧第二幅图为汾阳商人向国内邮寄信件的信封。

从乾隆二十二年到嘉庆五年(1757—1800)的《恰克图贸易总额表》可以看出,43年间中俄贸易市场逐渐繁荣,平均进出口贸易增加到6倍之多。

同时,中国从恰克图输俄国的茶叶数量也大幅增长 

下边右二图,是嘉庆三年至道光十九年,即1798-1839年的《中国茶叶经恰克图输俄数量表》,从中可以看到:茶叶输出量从12729担增加到54486担,41年间增长了4.3倍。 

下边右一图是同治九年至光绪二十六年,即1870-1900年《清对俄输出茶叶总量表》,从中可以看到:中国输俄的茶叶从同治九年的8.3万担增加到光绪二十二年的56.6万担,25年增长了近11倍。后5年,开始逐渐减少,说明晋商开始走向衰退。

在恰克图经营历时最久、规模最大的晋商是榆次车辋常家。从雍正年间直至清末,恰克图的常家“玉”字号,如大升玉、大泉玉、独慎玉发展极盛。此外,还有太谷曹家的“锦”字商号,如锦泰亨、锦泉涌,以及汾阳的壁光发、祥发永等商号,亦非常兴盛。

与此同时,恰克图山西商号在俄国诸多城市都设有分号,足迹遍中俄各大城镇。他们以茶为主,兼营丝绸、土布、烟叶瓷器,为推进中欧物资交流和文化交往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

上一篇:崛起之《八大皇商》

 

下一篇:崛起之《首创票号》

 

底部导航栏